为所当为の工作篇

《“为所当为”的考验所在》《再谈为所当为的辩证性》 这两篇文章已经从广泛的视角探讨了为所当为的核心挑战:如何基于价值在众多交织规律中做出适当的行为选择。

从工作实操的角度而言,为所当为并不仅仅牵涉到如何做“选择”,还牵涉到如何“操作”。因为一项工作并不会因为选择的好就呈现出良性的结果,选择的好只是良性结果的重要一环。

工作中的“为所当为”就像种粮食:

对的人
对的时间
对的地点
对的方法
对的事情

在每一个工作的瞬间,是否能觉察到这些要素,并及时的回到合理行为,是需要慢慢训练的能力。比如:

  • 是否觉察到一股脑什么都自己干(对的人)
  • 是否觉察到协作流程有问题(对的人)
  • 是否觉察到缺乏要事为先(对的事情)
  • 是否觉察到过于抓大放小,忽略细节(对的方法)
  • 是否觉察到有的事情很有价值,但并不需要现在做(对的时间)
  • 是否觉察到在惯性做已经失去意义的事情(对的事情)
  • 是否觉察到在采用惯性方法,而没有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对的方法)
  • 是否觉察到过于追求“当日完成”而非“尽量完善”(对的方法)
  • 是否觉察到“想太多做太少 ” or “ 想太少做太多”(对的方法)
  • ……

当然,还有一方面是觉察到我们的情绪状态,也就是“心理上的顺其自然”。比如:

  • 是否能觉察到自己状态是过于紧绷or过于松散
  • 是否能觉察到在情绪化沟通
  • 是否能觉察到被过高预期裹挟
  • 是否能觉察到在恐惧下躲避某些工作
  • 是否能觉察到在愤怒下对抗某些来访者
  • ……

工作中持续的觉察和回来,最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占比会提高。

【每日打卡实验 】

1、顺为值:觉察x次,回来y次
2、不需要具体写觉察情景,自我大致回忆即可,是帮助自我总结,而非给其它人看;
3、数值有自我对比价值,没有他人对比价值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