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留菜

中午吃饭,一盘白肉,一盘木耳炒南瓜,等一姐姐来吃的时候,白肉里的瘦肉以及炒菜里的木耳都被我吃的差不多了。一姐姐不出意料的嘟囔嘴表示抗议,我也一顿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嘻哈的时候同时思索一个问题:这样“有理有据”的不留菜是否合理?不留菜的最大原因是饭做好后喊一姐姐吃时,她躺着玩手机连个回应都没有。一来不尊重人,一来又犯做事啰嗦的毛病。针对这种不尊重和做事啰嗦,那就“饭不等人”,来晚了就没好吃的了。

回顾自己的日常,这样的做法很多,虽然相比发火要温和,但本质上还是一种“暴力”。一种“以牙还牙”,缺少宽容的变相暴力。

再回顾过往的创业经历,也是充满了这种缺乏宽容的变相暴力。比如你迟到我会想办法惩戒,你工作懈怠我就想办法刺激干活。

家里亲人也好,企业成员也好,都是人,有多少优点也会对等伴随多少缺点。遇到问题就“以牙还牙”虽然是一个“有理有据”的做法,但并非最好。我们可以试着宽容一些,更有耐心的面对一些问题,不用急于通过暴力立即解决问题。

表面看起来,这样可能不效率。但如果我们将对方视为终生的伴侣和合作伙伴,就很值得了。

养鸡和杀鸡

最近杀鸡,越来越下不了手,越来越心里有点难受。毕竟剩下的几只鸡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已经养了大半年,日常虽然只是粗糙的照料,也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起某种情感链接。尤其昨天杀的还是只正在抱蛋的母鸡,抓她的时候她为了护蛋连躲都没躲一下,抓走的时候还一并拿走了尚有她体温的蛋。

心里也在告诉自己,这都只是一个自然循环,只是一堆基础物质组织成了一只鸡,现在这只鸡又要分解回到大自然。但人除开理性外,还有感性。昨天到现在,脑袋里始终会闪现一些这只鸡的面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也笃定了一个想法,以后不再养鸡了。想吃鸡就买着吃。

这样的经历也提醒了自己,企业经营过程不要随便加人,一旦出现需要减人的问题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

每加一个成员,都应该本着永远“不杀”的心理准备,都应该有终生合作的实际努力。虽然这样的企业不一定在唯快不破的当下时代最为耀眼,但有机会更加长远。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更好的生命体验。

一块肥肉肉引发的对话

午饭时一姐姐嚷嚷这几天肉太少吃不饱,一边说我小气不给肉吃一边还突然哭起来。在一旁的我没做声,一边继续吃自己的饭一边笑起来。

暴风骤雨来的快去的也快,饭后一姐姐继续追她的剧,我嬉皮笑脸凑上去问她想不想多吃点肉骚扰她看剧。她一脸不屑牟足了劲说下次自己买肉吃,随即我从厨房端出已经煮熟但是但没放菜里的大块肥肉戏谑说晚上全做给她吃。这时候一姐姐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开始插科打诨又东又西了。

中午饭对方生气的时候没有直接解释,肉其实不少,只是今天的肉很大一部分是肥肉,留着晚上炒其它菜用了。还有更大的原因到现在也没有提:目前两个人平均一天六两肉,从健康的角度,这个量其实已经不少。

想想自己在说话方面还是进步了,开始慢慢会说话了。如果是以往,可能对方发火的当场我就怼回去了,因为对方并不了解情况,发的火很没有道理。

以前自己一直不会说话,不太明白一些基本规律:
1.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听不进去话的,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
2.认为自己有理就怼回去的说话方式是没用的,只能变成斗嘴
3.不用急着说话,合适的时候再说才有用
4.幽默打趣的说法方式既能传达看法,又能加持被接受度

这几条规律不仅适用生活,也同样适用工作。只是工作上应用起来会更难,因为职场更求效率,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表面上会更有效率。回想自己以往的沟通,更多时候也是简单粗暴。

同时,根本上还取决于我们经营的时候,视人为什么,以及视人生为什么。如果我们把人视为成员而非雇员,就会更关注对方的感受;如果我们把体验而非功名作为人生的追求,也会更关注对方的感受。

星座识别软件

此刻正坐在乡下的院子歇凉,蛐蛐和知了的声音延绵不断,茂盛的核桃树像剪纸一般矗立在眼前。空气能见度还可以,头顶撒落着依稀且繁多的星星。

近一年在德阳农村和琼海农村看过很多次星星,而且很多次都是能见度超好的星空之夜。然后一直不知道星星们对应的是哪些星座。只有白天都能看到的启明星相对比较确信,再就是水瓢状的北斗七星有点把握。

如果能有个手机软件,对着天空一照,就能显示出天上的星星对应的是哪些星座就好了。

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昨天身体出现小状况,一是口腔溃疡,一是尽头牙微微有点发炎。感受到状况后,昨晚一改近日睡太晚的不良行为,早早睡了。今早一起来,溃疡也在消散,尽头牙也好转。如果放在早些年,可能第一想到的不是睡个好觉,而是吃药来“治”口腔溃疡和尽头牙。

企业经营也是类似考验。首先我们能不能感觉到企业所发出来的各种微小信号,很多时候一个成员的一个微小的行为变化就可能预示着企业经营上出现了问题。这种感知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容易淹没在业绩,找人,合作等高刺激的事项中而对微小的信号没有察觉。好比我们正处于看电影,打游戏的高刺激时,对轻微的口腔溃疡和尽头牙发炎也不会太留意。

其次我们能否治理根本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口腔溃疡轻微时,第一时间吃些药物很有用,要比严重了再去治疗好的多。同时,这只是治标,根本上是生活作息不好,身体免疫机能在下降,这个根本不解决,无需太多时日又会爆发。所以最重要的其实是调整作息睡个好觉。

类似身体上口腔溃疡,企业经营也会各种情况,可能招人出状况总是招不到人,可能业务出状况想提升销售总是不行,可能效率出状况团队总是很低效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也通常也会头疼医头,招不到人就加大招聘力度,销售不行就改提成制度,团队效率不行就开会调整新的配合机制等等。然而根本问题可能只是创始人太贪心,在做“足够大”的事情而非“足够擅长”的事情,根本的解决之道可能仅是控制欲望。就好比睡个好觉之于口腔溃疡的治疗。

中医是个好东西,虽然见效慢,但能去根。西医也是有价值的,能快速解决眼前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个好方式。

宁可尴尬不要勉强

今天老同学小聚,有的同学虽然彼此感情还不错,但大家所走的路差别大,彼此可以交流的共同话题少。茶楼里多次不知道聊什么,感觉挺尬。按照以往风格,会极力快速搜罗大脑发起可以一起聊的话题。过程中不断自我提醒,不用刻意找话题,哪怕尴尬点就尴尬点。

如果勉强找话题强聊,虽然当时避免尴尬,但会带来以后惧怕交往的不良后果。一件事情如果勉强去做,往往能一时掩盖问题,后续无法持续。不论聊天,做事,招人,都有这样的规律。

做人也好,创业也好,本性而为蛮重要。本性而为可能当时会带来一些不圆满,但相比粉饰的圆满更好。接纳不圆满可以让事物更具有真实性和持久性。

不浪费

有天吃饭,一姐姐夹了几样菜后,最后夹宽粉,想多夹几条宽粉。按我对她口味和饭量的了解,提醒了句:少夹点,能吃完一条就不错了,吃完再夹嘛。一姐姐不满的牢骚到:小气鬼,我肯定吃完。夹了两条到碗里。

最终一姐姐废了好大劲吃完一条,第二条吃不完剩下了。因为她饭量本身小,同时对口味要求比较高。小气的我说了她几句,结果一姐姐还委屈的哭鼻子喽。因为在那一刻,一姐姐的视角里:不就是一根宽粉嘛,能几个钱,至于嘛。

浪费。现代生活里最常见的情景之一。即便是在生活不富裕的家庭,依然如此。一个农村亲戚家蛮典型,家庭收支为负,而饭菜天天都剩,美其名曰吃不完的正好喂鸡。家里两台空调也从来不考虑能耗,一个月电费能到六七百。

浪费。哪怕只是一根粉条,性质都是浪费。

生活水平高了,追求更好的口味和更品质的食材都没问题,同时也是可以不浪费的。只要盛饭的时候先少盛点,吃完了如果觉得好吃接着盛,觉得不好吃就不盛就可以了。包括做饭的时候完全可以少做点,即便做少了,时不时吃个八分饱也不是坏事。然后实际的生活是,我们习惯性的眼大肚皮小。

生活和工作其实是一体的,如果我们在生活里习惯性浪费,在工作上其实也会不自觉的如此。对于企业经营,尤其对于创业者,“节流”和“开源”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当公司顺风顺水的时候,节流提不起经营者的注意力,但当大环境突变公司面临苦日子的时候才想起来节流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不浪费都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降低生存风险的好习惯。有没有一种产品形式可以解决浪费问题呢?尤其帮助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浪费但又抑制不住自己浪费的人。如果能有好的产品形式,还真想去搞搞呢。

道理其实都明白,一姐姐也只是气头上想不开,过会子自己又喜笑颜开啦。

简单的力量

先辈讲“大道至简”,随着创业经历增加,越来越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力量。越简单的东西越能根本,越能帮助我们把握主次,反之则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公司目标一旦复杂,成员实操容易不知从何入手干脆凭感觉来。组织一旦复杂,成员容易为了流程而流程,忘了组织存在的根本目的。会议和沟通一旦复杂,容易大量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细枝末节。

我们都想简单,但实操中总会不知不觉越来越复杂。毕竟我们的天性更擅长做加法而非减法。当发现一件工作做不完,相比重新梳理精简业务和组织,通常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加人。当我们有一天发现组织已经臃肿的无法动弹时,这个时候又会狠下一刀做手术,随之伴随巨大风险。

如何才能做到简单?需要生活中建立简单的习惯,或者说从习惯做加法转变为做减法。如果我们习惯性买买买,家里在用的东西远大于柜子里存放的东西,工作上也很难简单。如果我们遇到选择就纠结,不同选择的好处都想占全,工作上也很难简单。当我们作为公司创始人融入简单了,公司也就简单了。

说到这里,又诡异的回到了一个根本问题,“贪婪”是人类已经打开的潘多拉,哪那么容易重新关上呢?

工作状态“疲”的根本

老婆聊到几个朋友的工作状态都有些疲,这基本是职场里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总的看来,有几种常见原因:

一种是感觉自己原地踏步没什么成长,做些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尤其是年龄小点的从业者)。一种是感觉自己挣得太少,日常开支入不敷出。一种是觉得工作强度太大或者任务压力太大,心理或生理上承受不住。

所有情况归结到根本,其实都是心理预期和实际的差距。接着,经营者也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一种是是不断想办法壮大企业提升业绩,以此解决成员的成长和收入等需求。一种是做心理辅导帮助成员建立合理的预期。做到这两步,能很大程度上缓解或延后成员的“疲”。不过也仅是缓解和延后而已,难以治本。

更进一步,其实是在找人上下最大的功夫。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环境里就不容易疲,反则怎么搞都难受,好比鱼在天上鸟在水里。

这样就能解决根本么?其实不能。疲的问题根本上是欲望的平衡问题。在一个奉行资本主义的世界,欲望获得了极大释放,同时又没有宗教等平衡体系,企业是没有能力解决这样的宏大问题的。

游戏的启发

最近玩《重生细胞》,游戏非常硬核,只有一条命,死了就得重头开始。也正是这种硬核的设计,挺有虐虐爽爽的感觉。断断续续玩了有一个月左右,始终连第一关都没打过,主要第一关boss难度太大。

昨天朋友带孩子来家玩,让他初二的儿子shishi,居然竟然玩第一把就过了第一关boss,惊吓的我小手一抖差点把游戏都给卸载了。

不得不叹服,小朋友在这个考验反应的动作类游戏的天赋远超自己,即便自己在同龄时期。也提醒了自己,是否适合玩这类硬核动作游戏,可能策略类游戏更适合自己。

创业也如此,做自己爱好的事情蛮重要,如果爱好的同时又很擅长,无疑是最佳状态。因为爱好可以享受过程的快乐,擅长可以享受结果的正反馈。

当然,单纯爱好而不擅长也是可以的,只是对个人心态会有更高要求,尤其是不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