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独立来源

父母总是习惯性的想办法给我塞东西,这其中一部分体现了父母的关心,一方面在深层里父母可能潜意识里会担忧小儿子未来会不会不管自己。毕竟,当一个人很早就表现出拒绝接受馈赠的特征时,的确也代表着不想欠人情,不想和对方发生太深度的关系或捆绑。

回想起来,这种特质的形成应该是与“中国式家庭”的不良体验有关。在这种家庭模式下,一方面可以坐享众多的馈赠,一方面要付出“被控制”的成本。而自己十分厌恶这种被控制的窒息状态,反过来则会表现出一种不要别人馈赠的特征,以及追求自由的特质。长期下来,独立的特质越来越明显。

而这种独立的特质对家长也好,对伴侣也好,都会有强烈的吸引力。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自强自立,每个伴侣都不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妈宝。但是大家也很难意识到硬币的另一半:这种独立意味着可能这个人不是以“家”为单位存活的;而是以“个体”为单位存活的。以家为单位组建的家庭和以个体为单位组建的家庭,是相当不一样的。

天道如此公平,任何一样我们喜欢的东西,背后都标好了成本和代价。

冥冥注定的创业路

小时候并没有什么要创业或做公司的理想。哪怕上大学期间出去闯荡,其实也并不是为了创业,而只是在处在“敢问路在何方”的人生迷茫之际,通过踏足社会找找方向而已。

结果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创业上,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自己,无论怎么走都会来到这个方向上。到了现在40+的年龄才慢慢醒悟过来,原来是“反抗”和“自由”之心在产生着原动力。

从小就有一股子反抗的特质,厌恶被家长式的操办,期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行事。所以在不知道哪个年龄,就意识到自由不是说说就能获得的,而首先是自己有没有对外界说“NO”的能力。所以长时间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积攒自己对外界说“NO”的能力。

而职业的选择上,可能最终只有创业这件事情能最大化满足自己自由特质的需要。同时,所积攒的对外界说 “NO” 的能力正好也都用上了。

不得不说: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