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声音还是多个声音?

提到传染病,周围人声音蛮一致,比如米国如何不利阿三国如何严重我朝何等优越。大家很难意识到,都是一个喇叭营造了一种声音。

干儿子下坡总跑,所以教他玩木头人游戏:慢慢走,然后喊停的时候立即停。游戏很有效,干儿子既喜欢玩,且没再危险的胡跑。亲戚们也玩嗨了,无意识的教干儿子跑着喊停。干儿子又开启了危险的奔跑模式。

单一声音,带来秩序,但让人失去思考;多种声音,带来新的可能性,但让人陷入混乱。对于创业,哪个更好?

鸟儿放水里难受,鱼儿放天上也难受,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根本上还是创始人自己是什么风格,企业的风格和自己的风格吻合即可。

何为财务自由?

昨天朋友来玩,提到一句说法:能力大于欲望就是财务自由。听完深表赞同。

晚上一姐姐问我为啥不快去挣钱,回了一句:我的能力不大,但是欲望更小,所以已经财务自由了,不需要挣钱,哈哈哈哈哈哈…

人心不足蛇吞象,往往吞噬我们的最终都是欲望。搞钱本来可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被欲望吞噬之后就变质了。因为那时,难以体验每一块钱带来的正反馈快感,取而代之的是不够不够还不够的愁苦。

创业路上很多人把财务自由作为创业目标,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不过自己是另外的想法:人生嘛,无非是场体验,开心就好,创业亦如此。

思回路转鸡又生

最后一只鸡,如果这周杀了吧,又得经历些不舍;如果这周不杀吧,以后早晚还是得杀。两难。

突发奇想,为什么一定是养鸡吃鸡的定式呢?为什么不能当宠物来养呢?养宠物嘛,不用杀,没了不舍。也不用圈养了,随便畅跑,院子里也多了分生气。每年还下些蛋,打打牙祭。吃不完的剩菜,也有她帮忙解决。没事的时候逗逗她玩,也蛮有意思。

思路一换,两难问题没有了,瞬间感觉生活又多了份乐趣。你看,她现在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杨贵妃。以后朋友来家里玩,又多了道大菜:西红柿炒贵妃蛋!

生活如此,创业也如此。很多时候只要从定式的框框里跳出来,很多问题就自然解决喽!

吃饭留菜

中午吃饭,一盘白肉,一盘木耳炒南瓜,等一姐姐来吃的时候,白肉里的瘦肉以及炒菜里的木耳都被我吃的差不多了。一姐姐不出意料的嘟囔嘴表示抗议,我也一顿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嘻哈的时候同时思索一个问题:这样“有理有据”的不留菜是否合理?不留菜的最大原因是饭做好后喊一姐姐吃时,她躺着玩手机连个回应都没有。一来不尊重人,一来又犯做事啰嗦的毛病。针对这种不尊重和做事啰嗦,那就“饭不等人”,来晚了就没好吃的了。

回顾自己的日常,这样的做法很多,虽然相比发火要温和,但本质上还是一种“暴力”。一种“以牙还牙”,缺少宽容的变相暴力。

再回顾过往的创业经历,也是充满了这种缺乏宽容的变相暴力。比如你迟到我会想办法惩戒,你工作懈怠我就想办法刺激干活。

家里亲人也好,企业成员也好,都是人,有多少优点也会对等伴随多少缺点。遇到问题就“以牙还牙”虽然是一个“有理有据”的做法,但并非最好。我们可以试着宽容一些,更有耐心的面对一些问题,不用急于通过暴力立即解决问题。

表面看起来,这样可能不效率。但如果我们将对方视为终生的伴侣和合作伙伴,就很值得了。

养鸡和杀鸡

最近杀鸡,越来越下不了手,越来越心里有点难受。毕竟剩下的几只鸡从去年十月到现在已经养了大半年,日常虽然只是粗糙的照料,也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起某种情感链接。尤其昨天杀的还是只正在抱蛋的母鸡,抓她的时候她为了护蛋连躲都没躲一下,抓走的时候还一并拿走了尚有她体温的蛋。

心里也在告诉自己,这都只是一个自然循环,只是一堆基础物质组织成了一只鸡,现在这只鸡又要分解回到大自然。但人除开理性外,还有感性。昨天到现在,脑袋里始终会闪现一些这只鸡的面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也笃定了一个想法,以后不再养鸡了。想吃鸡就买着吃。

这样的经历也提醒了自己,企业经营过程不要随便加人,一旦出现需要减人的问题也会面临类似的困境。

每加一个成员,都应该本着永远“不杀”的心理准备,都应该有终生合作的实际努力。虽然这样的企业不一定在唯快不破的当下时代最为耀眼,但有机会更加长远。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更好的生命体验。

一块肥肉肉引发的对话

午饭时一姐姐嚷嚷这几天肉太少吃不饱,一边说我小气不给肉吃一边还突然哭起来。在一旁的我没做声,一边继续吃自己的饭一边笑起来。

暴风骤雨来的快去的也快,饭后一姐姐继续追她的剧,我嬉皮笑脸凑上去问她想不想多吃点肉骚扰她看剧。她一脸不屑牟足了劲说下次自己买肉吃,随即我从厨房端出已经煮熟但是但没放菜里的大块肥肉戏谑说晚上全做给她吃。这时候一姐姐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开始插科打诨又东又西了。

中午饭对方生气的时候没有直接解释,肉其实不少,只是今天的肉很大一部分是肥肉,留着晚上炒其它菜用了。还有更大的原因到现在也没有提:目前两个人平均一天六两肉,从健康的角度,这个量其实已经不少。

想想自己在说话方面还是进步了,开始慢慢会说话了。如果是以往,可能对方发火的当场我就怼回去了,因为对方并不了解情况,发的火很没有道理。

以前自己一直不会说话,不太明白一些基本规律:
1.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听不进去话的,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
2.认为自己有理就怼回去的说话方式是没用的,只能变成斗嘴
3.不用急着说话,合适的时候再说才有用
4.幽默打趣的说法方式既能传达看法,又能加持被接受度

这几条规律不仅适用生活,也同样适用工作。只是工作上应用起来会更难,因为职场更求效率,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表面上会更有效率。回想自己以往的沟通,更多时候也是简单粗暴。

同时,根本上还取决于我们经营的时候,视人为什么,以及视人生为什么。如果我们把人视为成员而非雇员,就会更关注对方的感受;如果我们把体验而非功名作为人生的追求,也会更关注对方的感受。

星座识别软件

此刻正坐在乡下的院子歇凉,蛐蛐和知了的声音延绵不断,茂盛的核桃树像剪纸一般矗立在眼前。空气能见度还可以,头顶撒落着依稀且繁多的星星。

近一年在德阳农村和琼海农村看过很多次星星,而且很多次都是能见度超好的星空之夜。然后一直不知道星星们对应的是哪些星座。只有白天都能看到的启明星相对比较确信,再就是水瓢状的北斗七星有点把握。

如果能有个手机软件,对着天空一照,就能显示出天上的星星对应的是哪些星座就好了。

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昨天身体出现小状况,一是口腔溃疡,一是尽头牙微微有点发炎。感受到状况后,昨晚一改近日睡太晚的不良行为,早早睡了。今早一起来,溃疡也在消散,尽头牙也好转。如果放在早些年,可能第一想到的不是睡个好觉,而是吃药来“治”口腔溃疡和尽头牙。

企业经营也是类似考验。首先我们能不能感觉到企业所发出来的各种微小信号,很多时候一个成员的一个微小的行为变化就可能预示着企业经营上出现了问题。这种感知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容易淹没在业绩,找人,合作等高刺激的事项中而对微小的信号没有察觉。好比我们正处于看电影,打游戏的高刺激时,对轻微的口腔溃疡和尽头牙发炎也不会太留意。

其次我们能否治理根本而非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口腔溃疡轻微时,第一时间吃些药物很有用,要比严重了再去治疗好的多。同时,这只是治标,根本上是生活作息不好,身体免疫机能在下降,这个根本不解决,无需太多时日又会爆发。所以最重要的其实是调整作息睡个好觉。

类似身体上口腔溃疡,企业经营也会各种情况,可能招人出状况总是招不到人,可能业务出状况想提升销售总是不行,可能效率出状况团队总是很低效等等。这个时候我们也通常也会头疼医头,招不到人就加大招聘力度,销售不行就改提成制度,团队效率不行就开会调整新的配合机制等等。然而根本问题可能只是创始人太贪心,在做“足够大”的事情而非“足够擅长”的事情,根本的解决之道可能仅是控制欲望。就好比睡个好觉之于口腔溃疡的治疗。

中医是个好东西,虽然见效慢,但能去根。西医也是有价值的,能快速解决眼前问题。中西医结合是个好方式。

宁可尴尬不要勉强

今天老同学小聚,有的同学虽然彼此感情还不错,但大家所走的路差别大,彼此可以交流的共同话题少。茶楼里多次不知道聊什么,感觉挺尬。按照以往风格,会极力快速搜罗大脑发起可以一起聊的话题。过程中不断自我提醒,不用刻意找话题,哪怕尴尬点就尴尬点。

如果勉强找话题强聊,虽然当时避免尴尬,但会带来以后惧怕交往的不良后果。一件事情如果勉强去做,往往能一时掩盖问题,后续无法持续。不论聊天,做事,招人,都有这样的规律。

做人也好,创业也好,本性而为蛮重要。本性而为可能当时会带来一些不圆满,但相比粉饰的圆满更好。接纳不圆满可以让事物更具有真实性和持久性。

不浪费

有天吃饭,一姐姐夹了几样菜后,最后夹宽粉,想多夹几条宽粉。按我对她口味和饭量的了解,提醒了句:少夹点,能吃完一条就不错了,吃完再夹嘛。一姐姐不满的牢骚到:小气鬼,我肯定吃完。夹了两条到碗里。

最终一姐姐废了好大劲吃完一条,第二条吃不完剩下了。因为她饭量本身小,同时对口味要求比较高。小气的我说了她几句,结果一姐姐还委屈的哭鼻子喽。因为在那一刻,一姐姐的视角里:不就是一根宽粉嘛,能几个钱,至于嘛。

浪费。现代生活里最常见的情景之一。即便是在生活不富裕的家庭,依然如此。一个农村亲戚家蛮典型,家庭收支为负,而饭菜天天都剩,美其名曰吃不完的正好喂鸡。家里两台空调也从来不考虑能耗,一个月电费能到六七百。

浪费。哪怕只是一根粉条,性质都是浪费。

生活水平高了,追求更好的口味和更品质的食材都没问题,同时也是可以不浪费的。只要盛饭的时候先少盛点,吃完了如果觉得好吃接着盛,觉得不好吃就不盛就可以了。包括做饭的时候完全可以少做点,即便做少了,时不时吃个八分饱也不是坏事。然后实际的生活是,我们习惯性的眼大肚皮小。

生活和工作其实是一体的,如果我们在生活里习惯性浪费,在工作上其实也会不自觉的如此。对于企业经营,尤其对于创业者,“节流”和“开源”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当公司顺风顺水的时候,节流提不起经营者的注意力,但当大环境突变公司面临苦日子的时候才想起来节流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不浪费都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降低生存风险的好习惯。有没有一种产品形式可以解决浪费问题呢?尤其帮助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浪费但又抑制不住自己浪费的人。如果能有好的产品形式,还真想去搞搞呢。

道理其实都明白,一姐姐也只是气头上想不开,过会子自己又喜笑颜开啦。